《眼科新进展》  2018年2期 150-152   出版日期:2018-02-05   ISSN:1003-5141   CN:41-1105/R
体质量指数对青少年24 h眼压波动的影响


    肥胖是当今社会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它不仅是许多全身疾病的危险因素[1],还与一些眼病有关,如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2]。青光眼是以进行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丢失导致视野缺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3],是全球首个不可逆性致盲眼病[4],但其病因学并不完全清楚。目前可知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家族史和高眼压等[3],然而青光眼的其他危险因素仍不明确。研究发现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增加与眼压升高有关[5-9],已有文献报道健康成人BMI较高者,其眼脉动幅度值偏低,发生青光眼的危险性增加[1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青少年人群中超重、肥胖者的比例逐渐升高,目前对于青少年肥胖与眼压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BMI对青少年24 h眼压波动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进行眼部检查的90名健康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94眼,女43例86眼,年龄6~18(13.03±3.61)岁。根据文献[11]标准,BMI<18.5 kg·m-2为低体质量,18.5~24.9 kg·m-2 为正常体质量,25.0~29.0 kg·m-2为超重,≥30.0 kg·m-2为肥胖。参加研究者按体质量指数分为低体质量及正常组(50名,BMI<25.0 kg·m-2),超重组(22名,25.0 kg·m-2≤BMI<30.0 kg·m-2),肥胖组(18名,BMI≥30.0 kg·m-2)。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经长沙爱尔眼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为6~18岁,裸眼或最佳矫正视力≥1.0,屈光度<6.0 D或屈光参差<1.0 D。排除标准:由于内分泌疾病造成的病理性肥胖,有眼部手术、激光治疗、眼外伤、眼前节或眼后节疾病史,3个月内使用可能影响眼压的药物,有眼眶肿瘤者。
1.3 方法 对患者进行视力、诊断验光、裂隙灯、前置镜检查,并进行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测量(TOMEY SP-3000)。应用Goldmann眼压计测量眼压,表面麻醉下坐位测量眼压,取连续三次测量平均值为测量结果。采用我国传统方法的24 h眼压监测[12],测量时间分别为5∶00 am、7∶00 am、10∶00 am、2∶00 pm、6∶00 pm、10∶00 pm,得出平均眼压、眼压峰值、眼压谷值及眼压波动值。应用电子秤测量身高及体质量,测量身高时脱鞋测量,测量体质量时穿轻便的服装。BMI(kg·m-2)的计算方法是体质量(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各参数均采用x?±s表示。对数据进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性别比较采用χ2检验,Pearson法进行简单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如表1所示,所有研究对象平均眼压、眼压峰值、眼压谷值和眼压波动值分别为(16.72±3.30)mmHg、(19.26±3.68)mmHg、(14.29±3.26)mmHg和(4.98±1.91)mmHg。其中低体质量及正常组50人100眼、超重组22人44眼及肥胖组18人36眼,平均BMI分别为(19.56±2.39)kg·m-2、(26.46±1.04)kg·m-2和(30.92±0.93)kg·m-2。3组间性别、年龄、CCT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2.2 各组24 h眼压波动比较 如表2所示,3组间平均眼压、眼压峰值和眼压谷值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组间眼压波动值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低体质量及正常组与肥胖组平均眼压、眼压峰值和眼压谷值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3.123、2.903、2.757,P=0.002、0.004、0.006),低体质量及正常组与超重组、超重组与肥胖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




2.3 BMI与眼压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MI与平均眼压、眼压峰值呈正相关(r=0.152、0.158,均为P<0.05),与眼压谷值、眼压波动值无相关性(均为P>0.05)(图1)。



3 讨论
    青少年肥胖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备受社会关注。大量研究表明,青少年肥胖与许多系统性疾病相关,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并且肥胖会一直持续到成年期,进而增加成人肥胖相关并发症的风险[13]。肥胖不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相关,它还与眼病密切相关[2]。目前已有研究发现成人BMI越高,其眼脉动幅度越低,发生青光眼的危险性增加[10],但目前对青少年肥胖与眼压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旨在探讨BMI对青少年24 h眼压波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监测90名健康青少年的24 h眼压,按研究对象的BMI分为低体质量及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结果发现3组间平均眼压、眼压峰值和眼压谷值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肥胖组的平均眼压、眼压峰值和眼压谷值明显高于低体质量及正常组(均为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MI与平均眼压、眼压峰值呈正相关,说明随着BMI的增加,眼压水平升高,表现在平均眼压、眼压峰值的升高。
    在对BMI与眼压的相关性研究方面,本研究发现BMI与眼压呈正相关,跟目前已报道的研究结果一致。Mori等[5]对70 139名14~49岁日本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及纵向研究显示眼压与肥胖指标具有正相关,研究表明肥胖是眼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Zheng等[6]对3280名40~80岁的新加坡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显示身高、体质量、BMI与眼压呈正相关。Yoshida等[7]在对896名日本中老年人的横向和纵向研究中,表明血压和BMI与眼压升高具有显著正相关。近年来我国的研究,Wang等[8]对2257名研究者5 a随访研究表明,眼压变化与动脉压变化及BMI变化呈显著正相关。Akinici等[9]对肥胖儿童的研究表明,肥胖能影响眼压的变化,是眼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也有与此结果相反的研究,Albuquerque等[14]对96名儿童的研究表明,在儿童中体质量指数与眼压不具有相关性,导致不同结果原因可能是肥胖儿童的平均BMI与之前的研究存在差异,以及肥胖组病例数较少(仅12例)。之前报道的研究均未进行24 h动态眼压的监测。本研究采用传统24 h眼压监测方法,结果表明BMI与平均眼压、眼压峰值均呈正相关。
    目前认为肥胖引起眼压升高的可能机制有:(1)眼压升高可能是由于受到更多的球后脂肪施加的压力造成眼部血液流动改变,或者继发于肥胖引起的内部血管改变。Stojanov等[15]对50名正常体质量者及50名肥胖者进行头部核磁共振扫描计算球后脂肪组织容积,结果表明肥胖组球后脂肪组织较正常体质量组明显升高,并且眼压与球后脂肪组织容积呈正相关,说明眼压升高可能是由于球后脂肪增多所造成的。(2)眼压升高可能是由于肥胖造成的高脂血症,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增加巩膜外静脉流出抵抗而使得眼压升高。Han等[16]对30 893名韩国人群为基础的研究表明,在调整性别、年龄等因素后,眼压与BMI、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呈显著正相关。(3)肥胖也是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升高的血压通过增加睫状动脉压及房水的超滤作用升高眼压。Bulpitt等[17]对573名老年人的研究显示肥胖和血压与眼压呈正相关,且收缩压比舒张压及平均血压与眼压的关系更密切,说明心脏收缩的压力通过增加房水的滤过作用造成持续的眼压升高。(4)肥胖引起眼压升高还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高血糖引起自主功能障碍以及渗透梯度改变导致液体转移至眼内导致眼压升高。Oh等[18]对943名受试者的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眼压呈正相关,表明胰岛素抵抗可能是造成肥胖者眼压升高的原因。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在青少年人群中,随着BMI的增加,眼压水平升高,表现在平均眼压、眼压峰值的升高。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24 h 眼压监测方法采用传统6个时间点监测,缺乏睡眠时的眼压值,另外缺乏研究对象的血压资料,同时样本量较少,仍需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