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新进展》  2017年8期 770-772   出版日期:2017-08-05   ISSN:1003-5141   CN:41-1105/R
康柏西普预处理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目前成年人导致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对视力相对威胁更大,其并发症包括黄斑水肿、血管增生及其后遗症,如玻璃体出血(vitreous hemorrhage,VH)、牵引性视网膜脱离(tractional retinal detachment,TRD)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3]。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是解决VH、纤维血管增生、黄斑水肿、TRD的传统治疗方案,通过清除玻璃体内积血,解除纤维血管牵拉,达到视网膜复位,最终使眼组织解剖结构达到足够稳定[4]。但在PDR手术中,剥除纤维新生血管膜时常发生出血,影响手术视野,延长手术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近年来很多研究报道,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类药物康柏西普可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及血管渗漏,减轻黄斑水肿,并可提高患者的视力[5-6]。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康柏西普预处理对PDR患者PPV术中和术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至12月在我科确诊为PDR伴有VH和(或)TRD的41~65岁患者纳入本研究,共123例149眼,其中男67例81眼,女56例68眼。所有患者分为2组,其中康柏西普组64例78眼,患者于PPV术前3 d注射康柏西普0.50 mg(0.05 mL),对照组59例71眼,患者于PPV术前不做注射处理。排除DR外其他眼科疾病引发的玻璃体积血、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明显异常、晶状体混浊≥Ⅲ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已行全视网膜光凝或内眼手术者。
1.2 检查内容 两组患者在术前均进行眼科及实验室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眼底镜、眼科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OCT)、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病程,记录术前视力和黄斑厚度及HbA1C数值。VH分级标准如下,Ⅰ级:少量出血不影响眼底观察;Ⅱ级:眼底出血红光反射明显,或上方周边部可见视网膜血管;Ⅲ级:部分眼底有红光反射,下半部有红光反射;Ⅳ级:玻璃体大量积血,眼底无红光反射。记录VH≥Ⅲ级术眼数量。
1.3 手术方法 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无明显并发症后,由同一名主任医师行标准23 G微创巩膜三通道PPV。玻璃体内注药术操作如下:常规消毒铺巾,表面麻醉下用1 mL注射器抽取雷珠单抗0.05 mL(0.50 mg),自颞上象限角巩膜缘后3.5 mm行睫状体平坦部穿刺入玻璃体腔,注入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PPV操作如下:常规消毒铺巾后,20 g·L-1利多卡因行球后麻醉,做23 G巩膜通道,切除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前增殖膜,根据病情行视网膜光凝、眼内光凝及硅油填充,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0.3 mL,妥布霉素0.6 mL。术后俯卧位。记录术眼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眼内电凝使用、是否硅油填充。
1.4 术后随访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并对比术后视力、黄斑厚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软件,年龄、手术时间、HbA1C数值、组间视力及黄斑厚度比较采用t检验;术前TRD、术中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眼内电凝使用、是否硅油填充采用卡方检验,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及二次出血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康柏西普组、对照组的年龄、性别、HbA1C、术前TR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2.2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 康柏西普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眼内电凝使用以及硅油填充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2)。



2.3 两组术前及术后视力、黄斑厚度比较 康柏西普组与对照组术前视力及黄斑厚度未见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视力(t=9.834,P<0.01;t=4.376,P<0.01)及黄斑厚度(t=12.663,P<0.01;t=6.878,P<0.01)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康柏西普组术后视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黄斑厚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3)。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康柏西普组78眼术后视网膜复位78眼,1个月后再次发生玻璃体积血3眼;对照组71眼术后视网膜复位69眼,再次发生玻璃体积血10眼。两组术后视网膜复位率无明显差异(P=0.225),但康柏西普术后二次玻璃体积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
3 讨论
    DR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之一。根据是否有新生血管的产生分为非增生型和增生型,其中PDR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致盲的重要原因[7]。此外,糖尿病患者由于眼底组织长期缺氧,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使血-视网膜屏障遭到破坏,血浆中大量VEGF进入眼内,使视网膜微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其他眼部组织异常新生血管形成,导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抗VEGF类药物是PDR伴有黄斑水肿的首选治疗方案,其消退新生血管及减轻增殖膜增生的能力已被广泛证实[8-11]。康柏西普(Conbercept)是利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表达系统生产的重组融合蛋白,于2013年底国内上市。其特殊结构不仅可以提高眼后节的有效药物浓度,还通过靶向抗VEGF,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减轻黄斑水肿及渗出。近年来研究表明,PPV术前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可以抑制眼内VEGF含量、减少视网膜血管渗出,进而消退新生血管,同时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VH发生率,从而提高术后视力[12-13]
    本研究对149例41~65岁PDR患者于PPV术前3 d应用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预处理,观察并分析康柏西普术中术后的疗效。结果显示,康柏西普组术中效果显著,在术中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眼内电凝使用以及硅油填充方面明显减少。手术操作简易化,器械使用减少,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类似[13],其研究发现术前康柏西普的应用可使PPV术中医源性裂孔、电凝使用、手术时间方面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显示,通过PPV术前康柏西普的预处理,减轻新生血管产生,使增殖膜变薄;切除增殖膜时出血及医源性裂孔明显减少,从而降低了眼内电凝及硅油的使用,缩短了手术时间。
    现有大量研究表明[13-16],抗VEGF类药物可减轻多种眼科疾病引起的黄斑水肿,从而提高患者术后视力,然而康柏西普预处理联合PPV对PDR患者术后视力及黄斑厚度情况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发现,康柏西普预处理可明显提高术后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康柏西普可降低随访1个月后玻璃体内二次积血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这些结果提示,伴有明显黄斑水肿的PDR患者,PPV联合康柏西普处理,术后视力相对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康柏西普预处理可有效降低PPV术中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减少眼内电凝使用及硅油填充,进而缩短手术时间,且其可明显改善术后视力及黄斑水肿厚度,同时降低二次积血发生率。故对于选择PPV治疗的PDR,特别伴有明显黄斑水肿的患者,联合康柏西普的预处理是一项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