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新进展》  2022年3期 218-221   出版日期:2022-03-05   ISSN:1003-5141   CN:41-1105/R
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和正常儿童屈光状态的比较研究


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是由于生长激素(GH)分泌减少或缺乏而导致的生长发育障碍,是儿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1],发病率为1/4000~1/1000[2]。已有研究证实眼球是GH的作用靶点之一,GH以内分泌、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促进眼球的生长和发育,GH的缺乏会导致眼部屈光系统发育异常[3]。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越来越多的GHD患儿得到及时的诊治,GHD患儿的早期眼部健康发育状况也逐渐成为国内外专业眼科医师广泛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分析了GHD患儿与正常儿童各屈光参数的差异,为及时适当干预、改善GHD患儿视功能提供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 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 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确诊GHD的6~13岁患儿72例(144眼)为GHD组。将与GHD组的性别、年龄特征相匹配的70位(140眼)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儿童均按年龄再分为6~7岁组、8~9岁组、10~11岁组和12~13岁组。所有儿童均在眼科门诊接受专业检查,包括眼压、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前节、眼底、计算机验光、散瞳矫正及IOLMaster测量等。排除标准:(1)斜视、弱视和眼球震颤无法固视者;(2)眼压异常者;(3)既往眼部疾病史如青光眼、先天性白内障、角膜病变、眼外伤或既往眼部外伤史者。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并获得所有受检者及其家长的书面知情同意。
1.2 检查方法和观察指标 角膜曲率、眼轴长度(AL)由同一位有经验的医师使用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德国Zeiss公司)进行测量,获得受检者AL、水平角膜曲率(K1)、垂直角膜曲率(K2)。AL每眼测量5次取其平均值,角膜曲率使用K1、K2的平均值(Km)表示,Km=(K1+K2)×1/2。屈光度的检测,受检者均行睫状肌麻痹,瞳孔直径>6 mm或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使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进行客观屈光状态检测,被检眼自动检测3次后得到自动验光结果,再用综合验光仪进行矫正得到最终屈光度,分别将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及其轴位记录下来。屈光度根据以下公式换算等效球镜度(SE):SE=球镜度+1/2柱镜度,按照其SE值可分成3组,正视组:-0.50~0.50 D;远视组>0.50 D;近视组<-0.50 D[4]。如果单眼或双眼均为近视则该患儿定义为近视患者;如果有一眼或双眼为远视则该患儿定义为远视患者。本研究所选病例均为双眼近视或双眼远视。所有确诊的GHD儿童均由儿科内分泌科转眼科门诊进行眼科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6.0进行分析。使用Shapiro-Wilk检验数据的正态性。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频数(%)表示,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E与年龄、AL、Km的关系。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受检者一般资料结果 GHD组,女37例(51.4%),男35例(48.6%),年龄为6~13(9.83±2.18)岁。对照组,女38位(54.3%),男32位(45.7%),年龄为6~13(9.66±2.21)岁。两组间年龄、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本研究测量了双眼的数据,并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右眼与左眼的AL(t=1.41,P=0.16),Km(t=0.08,P=0.94),SE(t=-1.27,P=0.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本研究均选取右眼进行统计分析。
2.2 GHD组与对照组受检者屈光参数的比较 两组受检者的SE在6~7岁组、8~9岁组、10~11岁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12~13岁组中GHD组患儿的SE小于对照组儿童(P=0.01)。各年龄段GHD患儿的AL均小于正常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年龄段GHD患儿的Km均大于正常儿童(均为P<0.05)(表1)。
2.3 GHD组与对照组受检者屈光不正患病率比较 两组受检者屈光状态比较分析显示,GHD组患儿与对照组儿童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即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比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GHD组患儿正视比例为37.5%,对照组儿童为40.0%;GHD组患儿远视患病率为13.9%,对照组儿童11.4%;GHD儿童近视患病率48.6%,对照组儿童为48.6%(表2)。







2.4 线性回归分析 以GHD患儿的SE为因变量,年龄、身高、体重、AL、Km为自变量,经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剔除无关因素,筛选出一些影响屈光度的有关要素,得出了SE与各自变量间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SE=46.19-1.13×AL-0.51×Km(r=0.72,R2=0.52,P<0.001),R2为0.52,模型中拟合优度较好。GHD组患儿SE与AL、Km均呈负相关关系(r=-7.43、-4.55,均为P<0.001),即GHD患儿AL越短,Km越小,远视程度越大。SE与年龄、身高、体重无相关性(r=-0.06、0.44、0.17,均为P>0.05)。对照组儿童各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SE=47.53-1.12×AL-0.47×Km,SE与AL、Km均呈负相关(r=-6.88、-5.77,均为P<0.001),SE与年龄、身高、体重均无相关性(r=-1.30、-0.54、1.69,均为P>0.05)。
3 讨论
GHD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疾病,既往的研究证实GH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在眼组织中发挥内分泌、自分泌或旁分泌的作用,在视觉皮层发育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5-6]。出生后眼睛的生长受到眼睛外层巩膜的限制,GH/IGF轴调节巩膜的代谢,因此GHD可能干扰IGF对巩膜生长的作用,限制出生后的眼部发育[7]。本研究通过观察分析GHD患儿的SE、AL和Km,分析GH缺乏对眼部屈光系统发育所产生的影响。
影响眼部SE的主要参数有AL和Km[8]。Debert等[9]认为,眼球的SE与AL呈明显负相关,偏短的AL可引起轴性远视。在本研究中,GHD组患儿的远视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各年龄段GHD组患儿的AL均小于对照组(均为P<0.05),这说明GHD组和对照组受检者屈光差异是有眼球生物学依据的。本研究又结合GHD组患儿和对照组儿童的年龄、身高、体重、SE、AL、Km做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也说明AL、角膜曲率与SE均呈负相关关系,即AL越短,Km越小,SE的远视程度越大。但本研究中各年龄段GHD组患儿Km在统计学上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均为P<0.05),这主要是由于人眼在正视化发育过程中,各种屈光参数相互之间都进行着复杂而精密的缓冲与补偿,使Km值和AL保持平衡状态,这个过程主要是由视网膜的离焦作用所驱动[10]。因此,GHD患儿AL偏短导致的较高的远视度数由于视网膜的离焦作用使得其Km偏大以此来降低远视程度。由此可知,GHD患儿较正常儿童偏高的远视度数及远视患病率主要与AL较短有关。Parentin等[11-12]对80例GHD患儿和483名健康儿童进行前瞻性分析结果发现,GHD组患儿有较高的远视患病率且其远视缺损与较短的AL有关,这也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有研究表明,Km半径在6岁以后保持相对稳定[13]。偏高的Km常见于圆锥角膜,圆锥角膜是一种非炎性的角膜前凸性病变,由于眼压的变化而导致的角膜形态发生改变,可引起近视散光及视力下降[14]。该疾病的诊断标准国内外学者标准不一,但临床广泛认为Km偏高是多数早期圆锥角膜的临床表现之一[15]。有学者认为,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诊断依据包括角膜中央屈光度>47 D[16]。Debert等[9]认为大部分弱视是由中高度远视引起,而远视中又以AL偏短引起的轴性远视为主。本研究中GHD患儿AL偏短、Km经视网膜的离焦作用驱动而偏大、远视患病率较高,应该引起临床医师和家长的警觉,这类患儿应该较早地接受视力和屈光的筛查,并及时做出干预。
Haugen等[17]研究显示,学龄前(0~6岁)儿童屈光状态主要以远视为主,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远视比例逐渐下降,近视比例逐渐增加。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屈光状态随着眼球的发育而不断变化[18],由于AL和角膜的协同作用,使得婴幼儿期间SE呈轻度远视[19],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近视比例逐渐增加,但对照组的近视比例高于GHD组,主要是由于GHD组患儿AL较短引起轴性远视进而延缓了其近视进程。
本研究针对6~13岁GHD患儿的屈光状态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学龄期GHD患儿屈光系统发育规律,为探索更有效的预防及治疗GHD儿童眼部屈光系统发育异常提供帮助,但本研究并未研究学龄前期的GHD患儿,因此对揭示GHD患儿屈光发育规律存在缺陷。另外,本研究的样本数量相对较少,年龄分组的每个亚组的样本量也较少,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佐证。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GHD患儿GH的缺乏可影响儿童眼部屈光系统的发育,使得GHD患儿的AL较正常儿童偏短,Km较正常儿童偏大,远视程度较正常儿童偏高。本研究结果为GHD患儿进行早期视力与屈光状态的筛查和及时做出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