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新进展》  2020年9期 875-878   出版日期:2020-09-05   ISSN:1003-5141   CN:41-1105/R
康柏西普联合睫状体冷凝和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 多继发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缺血性疾病等[1],常见临床症状为视力严重受损、剧烈眼痛、极高眼压等,晚期可出现前房角广泛闭锁,致盲率较高。治疗NVG常用手术方法有睫状体冷凝术、阀门植入术、滤过性手术等,但NVG患者眼底新生血管数量多,行眼部手术操作时易导致大量出血,且眼压增高和角膜水肿常导致视网膜光凝术难以实施[2],并存在围术期感染、眼内出血、眼球萎缩等并发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为一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其过度表达在血管依赖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3],VEGF水平与NVG原发病的新生血管数量及黄斑水肿严重程度相关。术前应用抗VEGF药物能抑制血管新生,并可暂时消退一定数量的房角和虹膜的新生血管,为手术创造机会。本研究选取我院23例采用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和睫状体冷凝术治疗的晚期NVG患者,观察短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二病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晚期NVG患者23例(23眼),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40~88(61.87±8.13)岁,住院天数8~17(13.1±1.7)d。23眼中,原发病为眼外伤者3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11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者9眼;治疗前眼压为(42.21±6.72)mmHg(1 kPa=7.5 mmHg),其中,眼压为>30~40 mmHg者8眼,>40~50 mmHg者5眼,>50~60 mmHg者10眼;术前视力无光感者2眼,光感者21眼。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方法及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备案。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确诊为晚期NVG[4];(2)出现畏光、眼痛、视力减退等症状,裂隙灯检查见房角及全周虹膜有新生血管,瞳孔后有粘连,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消失或迟钝,房角镜检查示房角关闭>270°,瞳孔直径4~7 mm,边缘有色素外翻[5];(3)既往未行青光眼治疗手术,且联合使用2种或2种以上降眼压药物后眼压仍>30 mmHg;(4)患眼术前视力小于0.1;(5)可耐受手术,血压、血糖控制良好。
????????排除标准:(1)玻璃体有药物注射史或有眼部手术史;(2)有眼部急性或慢性感染者;(3)合并葡萄膜炎或眼部肿瘤继发NVG,或伴其他青光眼者;(4)术前已出现眼球萎缩、失明、视网膜脱落者;(5)拒绝或无法进行随访者。
1.3 治疗方法 术前行局部及全身降眼压治疗,并控制血压、血糖。抗VEGF药物注射前3 d,左氧氟沙星眼液滴术眼,每天4次。术眼散瞳,开睑器开睑,5 g·L-1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2.5 g·L-1聚维酮碘溶液冲洗结膜囊,保留90 s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注射器抽取康柏西普注射液(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0.05 mL,于角膜缘颞上3.5~4.0 mm处垂直进针注射药液,拔针后按压止血,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抹于结膜囊后包扎术眼。药物注射5~7 d后,行睫状体冷凝和小梁切除联合手术,具体方法为:先行睫状体冷凝术:患眼球后神经阻滞麻醉后,开睑器开睑,缝线牵引上直肌固定眼球,冷冻头设置直径2.5 mm,温度为-60~-80 ℃,于角膜缘后2.0 mm 9∶00~3∶00钟位冷凝6~8点,每个点的冷凝时间为10~15 s;再行小梁切除术:以上穹隆为基底做结膜瓣,巩膜面烧灼止血,以角膜缘为基底做巩膜瓣,角膜缘颞侧穿刺前房放出房水、降眼压,切除1.5 mm×2.0 mm小梁组织,虹膜根部切除,巩膜瓣、球结膜对合后缝合。结膜下注射3 mg地塞米松,并将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抹于结膜囊后包扎术眼。
1.4 随访时间和项目 记录患眼注药前和注药后3 d,术前及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每次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记录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数量;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估手术治疗效果,失败:有光感者失去光感,或出现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或应用≥3种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仍>21 mmHg或眼压持续<6 mmHg需再次行手术治疗者;条件成功:眼部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无需二次手术(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除外),术后使用2~3种抗青光眼药物条件下,眼压可稳定在6~21 mmHg;完全成功:眼部无任何严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无需二次手术(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除外),术后使用1种或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条件下,眼压可稳定在6~21 mmHg。手术成功率=(条件成功+完成成功)/总眼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时间点间比较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 末次随访时,完全成功20眼;1眼需使用2种抗青光眼药物控制眼压,为条件成功;2眼出现严重并发症,为治疗失败。手术成功率为91.30%(21/23)。
2.2 眼压控制效果 患眼注药前眼压为(42.21±6.72)mmHg,注药后3 d为(35.16±5.15)mmHg,术前和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37.18±5.77)mmHg、(13.51±3.96)mmHg、(14.84±5.81)mmHg、(15.85±4.16)mmHg、(16.01±4.41)mmHg,对各时间点眼压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5.207,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注药后3 d眼压较注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93,P<0.05);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6.221、13.084、14.381、13.980,均为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7 d相比眼压明显升高(t=2.023,P<0.05),其他术后各时间点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2.3 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情况 术后7 d使用3~5种抗青光眼药物者的比例为65.22%(15/23),术后1个月为43.48%(10/23),与术前的91.30%(21/23)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0、11.97,均为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使用2种抗青光眼药物者的比例均为4.35%(1/23),不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者的比例均为95.65%(22/23眼)。
2.4 并发症 术后24 h内,患眼眼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并伴有头痛、眼痛、恶心、呕吐,24 h后逐渐缓解。术后1周内,12眼(52.17%)出现前房反应,经抗炎治疗后消退,5眼(21.74%)出现前房积血,给予止血、抗炎治疗后均在2周内吸收。术后6个月,1眼(4.35%)眼球萎缩,1眼(4.35%)并发大泡性角膜病变,余均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8.70%。
3 讨论
????????NVG发病原因目前多认为与视网膜缺血、缺氧和VEGF表达上调有关,VEGF可刺激新生血管形成,若病理因素持续存在,房角和虹膜新生血管则进行性增生,纤维膜覆盖小梁网,影响房水排出致使眼压升高[6]。NVG主要症状为顽固性高眼压,并出现流泪、畏光、视力丧失等。晚期NVG治疗的关键在于治疗原发病、控制眼压、保住眼球、缓解眼部症状,常用术式包括引流阀植入、睫状体或视网膜冷凝术、睫状体光凝、小梁切除术等,但房角、虹膜的新生血管和眼部炎症、水肿、充血等提高了手术难度、影响了手术顺利进行。2013年后,睫状体破坏性手术治疗NVG逐渐成为主要手术方式,其次为外引流手术,抗VEGF逐渐成为初始治疗方式[7]。多项研究表明,术前联合应用抗VEGF药物抑制新生血管,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对患者预后有积极影响[8-10] 。因此,本研究应用康柏西普联合睫状体冷凝和小梁切除术治疗23例(23眼)晚期NVG患者,旨在观察短期疗效。
????????引流阀中的硅胶引流管能把一定量的房水从前、后房改道引流到引流盘,但对于前房深度浅的晚期NVG患者,一般不提倡植入引流阀。一项纳入45例NVG患者的研究中,对所有患者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按照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小梁切除组和阀门植入组,结果表明,两组手术成功率(81.8%、82.6%)、眼压改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表明两种术式配合抗VEGF治疗均能达到较好效果[11]。但引流阀植入费用较为昂贵,考虑到NVG患者的视力、病程、病因、经济能力等,基层医院往往采用小梁切除术重新建立引流通路。本研究中术前应用康柏西普,之后应用睫状体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末次随访时有2眼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成功率91.30%。在另一项纳入56眼的研究中,使用康柏西普+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2.9%,明显高于单用睫状体光凝组的78.6%,与本研究结果类似[12]。分析原因可能为: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建立外引流通道,避免术后眼压波动对视神经和视功能的损害,联合睫状体冷凝术时可减少冷凝量,联合抗VEGF药物时可促进新生血管萎缩、抑制滤过泡瘢痕化[13];睫状体冷凝术通过冷效应破坏上皮细胞,封闭了缺血区域,抑制VEGF产生,与抗VEGF药物有协同作用,可预防新生血管的复发,且冷凝过程可破坏睫状体血供,达到减少房水生成、降低眼压的效果,进而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有研究显示,眼内VEGF水平降低时,视网膜新生血管数量也相应减少,减少眼内VEGF释放量可防止眼底疾病的进展[14]。临床常用的抗VEGF药物包括康柏西普、雷珠单抗,其中康柏西普作为重组融合蛋白,能通过竞争性抑制VEGF与受体结合,阻断VEGF下游因子激活,抑制血管新生、血管渗出和内皮细胞增生[15]。本研究发现,患眼注射康柏西普后3 d眼压为(35.16±5.15)mmHg,明显低于注药前的(42.21±6.72)mmHg(P<0.05),使用抗VEGF药物后眼压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正常水平,这与既往研究结果类似[16],表明单用抗VEGF药物能暂时降低患眼眼压,但不能完全有效控制病情,需进一步行手术治疗。本研究中,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13.51±3.96)mmHg、(14.84±5.81)mmHg、(15.85±4.16)mmHg、(16.01±4.41)mmHg,明显低于术前的(37.18±5.77)mmHg(均为P<0.05),另发现术后7 d、1个月使用3~5种抗青光眼药物者的比例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均为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使用2种抗青光眼药物者比例为4.35%,不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者的比例为95.65%。以上结果表明,术前使用抗VEGF药物联合睫状体冷凝和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NVG患者,能一定程度降低术后眼压、减少术后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与刘琳琳等[17]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患眼术后6个月的眼压比术后7 d明显升高,可能与部分患眼术后眼压一过性降低导致术后7 d测得的平均眼压较低有关,这一变化可能无临床意义。除降低眼压外,抗VEGF治疗在患眼视力保留和视功能恢复中也有一定作用。在一项纳入50例NVG患者进行抗VEGF联合手术综合治疗的前瞻性研究中,随访6~30个月结果发现,所有患眼眼压均控制良好,93.2%的患眼视力得到较好恢复[18]。本研究纳入的患者均为晚期NVG,手术前后视力一般改变不大,治疗目的为保住眼球和保留残存视力。
????????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可能会出现眼内感染、眼部不适、视网膜脱落等并发症,但本研究所有患眼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本研究术后1周内12眼出现前房反应、5眼出现前房积血,均经相应处理后消退;1眼眼球萎缩,1眼并发大泡性角膜病变,可能与患者对冷凝术不耐受有关。
????????综上,康柏西普联合睫状体冷凝和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NVG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显著减少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短期疗效明显,可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基层医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