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新进展》  2017年4期 317-320   出版日期:2017-04-05   ISSN:1003-5141   CN:41-1105/R
强光照致TgAPPswePS1转基因鼠视网膜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easea,AD)是年龄相关退行性疾病[1],转基因动物是目前最好的AD研究实验对象。现今,研究者们普遍集中在单一的对转基因动物视网膜进行研究,也已经发现AD转基因动物视网膜上存在结构异常[2-3],但是对AD转基因动物在环境因素干预下的变化却不甚了解,考虑光照因素是眼部接受的环境因素之一,且光照损伤是视网膜疾病中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那么是否光照损伤可以引起AD转基因鼠视网膜功能结构的变化?为此,本实验选择AD转基因鼠TgAPPswePS1为研究对象,研究在光照损伤作用下TgAPPswePS1转基因鼠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变化,为AD相关的眼部变化提供环境保护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和分组 TgAPPswePS1小鼠[B6C3-Tg(APPswe,PSEN1dE9)85Dbo/J(Tg)]由Jackson Laboratory实验室(Bar Harbor,ME,美国)购买引进繁殖。本研究对所有转基因鼠都进行了基因型鉴定。研究中取APPswe(+)与PSEN1dE9(+)的AD转基因鼠为实验鼠。筛选鼠龄为6个月的阳性转基因小鼠共12只,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只。
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切片机Cm1850-1-1(德国leica公司),荧光显微镜(德国蔡司Axioylan2),罗兰电生理仪(德国RETIPORT公司),40 g·L-1多聚甲醛(美国Sigma公司),复方托吡卡胺(沈阳兴齐制药公司)。
1.3 方法
1.3.1 光照处理 实验组小鼠均应用动物光损伤装置(专利ZL201620227064.X)给予光照干预,设光照度为10 000 lux,每天光照12 h,光照处理6个月,在光照过程保持小鼠瞳孔散大。对照组于正常环境中饲养。
1.3.2 视网膜电图检查 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检查按照文献[4]的方法进行。在光照6个月即小鼠12个月大时两组小鼠均行ERG检查,行ERG检查前所有小鼠均暗适应过夜至少8 h,复方托吡卡胺散瞳后,43 g·L-1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角膜上滴5 g·L-1普鲁卡因表面麻醉,然后于角膜上放置角膜电极,于尾巴上皮下插入接地电极,舌形参考电极放置在舌下。在-25 dB白色闪光刺激下获得Rod反应,在0 dB白色闪光刺激下获取Max反应,3 s内3次独立的刺激合成一个反应,每眼测量3次反应,分别获得a、b波的波幅、潜伏期等数据,取平均值进行统计。
1.3.3 石蜡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照6个月(即小鼠鼠龄为12个月)时终止实验。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按照文献[5]的方法进行:两组小鼠均于麻醉并心脏灌注后取眼球,40 g·L-1多聚甲醛常温下固定24 h,置于4 ℃备用。予以石蜡切片:常规漂洗后,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浸泡45 min,在熔点为52~56 ℃的软蜡中浸泡15 min×2次,浸蜡的组织块放入包埋框中,硬蜡(熔点为60~62 ℃)包埋,蜡块备用。切片机连续切片,厚约4 μm。切片贴附于载玻片上,双蒸水浸泡5 min,以保持最好细胞形态;苏木素染料中浸泡15 s,流水下冲片直至深紫色变为浅紫色;在体积分数1%的稀氨水-HCL中停留60 s,使得苏木素着色区变为淡蓝色;流水冲片,双蒸水中浸泡5 min;5 g·L-1伊红2~3 min染细胞浆,流水洗;染色后,常规依次经体积分数80%(1 min×2次)、95%(3 min×2次)、100%(5 min×2次)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下观察并采集图像。
1.4 图像采集、统计分析 ERG检查获得数据、视网膜切片HE染色图像采集都由一人独立完成,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采集图像,由专门人员进行统计分析。视网膜厚度计数:取经视盘非连续性切片,HE染色后使用Photoshop9中的ruler工具,在距视盘300~600 μm处测量视网膜内界膜到视网膜外节的距离。
    所有数值型实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x?±s),组间均数两两比较采用SPSS 19.0软件中Student’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光照干预下TgAPPswePS1鼠视网膜电生理改变 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光照后ERG波形图见图1。a、b波波幅值见表1,潜伏期见表2。
    由图1可知,对照组Rod波形明显,存在明确的a波和b波波形,给予光刺激后从a波快速上升,形成平台,到达b波(图1A)。实验组ERG也检测到Rod反应,但是Rod反应的波形较对照组明显低矮变平,甚至个别呈现为直线型,类似熄灭改变(图1C);由于a波波形往往呈直线型,导致a波波幅值常不明显,接近基线,数值采集困难,故本研究结果显示Rod-a波波幅同对照组比较虽有下降,但是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d-b波波幅同对照组比较下降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波形变平坦。
    对照组Max反应检测示,Max反应存在明确的a波和b波波形(给予光刺激后出现的第一个波谷即为a波,继而出现波峰再迅速上升形成最高的波峰即为b波;图1B)。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Max-a波、b波波幅均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甚至在部分实验组转基因小鼠上,Max反应波形呈熄灭状改变,考虑为光照6个月后,视网膜损伤过大导致波幅过小而无法被机器识别所致。
    在Rod与Max反应的a、b波潜伏期,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说明视网膜电生理检查中,Rod与Max反应的a、b波的潜伏期均没有受到损害。





2.2 光照损伤TgAPPswePS1小鼠视网膜结构改变 对照组视网膜各层结构完整,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经光照损伤后,实验组视网膜结构存在明显变化:外核层与感光细胞外节明显变薄,甚至在个别实验组小鼠仅剩下1~2层外核层,感光细胞外节消失,呈缺失性改变;对组织切片进行视网膜厚度测量,发现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81.32±13.47)μm和(102.34±9.38)μm,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
3 讨论
    关于AD转基因鼠视网膜结构的研究已有报道[3,6],但是对在环境因素下的其视网膜功能的变化却研究甚少。光照暴露已经被证实是许多视网膜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7-10],但是光损伤对AD疾病模型鼠的视网膜影响如何却甚少研究。为了探讨AD转基因鼠暴露在光照损伤因素下的视网膜功能结构改变,本研究将AD转基因鼠置于光急性损伤模型下。据以往研究报道,视网膜电生理检查是小鼠视功能比较客观的检查手段[10],ERG的a、b波波幅下降代表视网膜功能减退;在本研究中,AD转基因鼠接受光照损伤后,视网膜ERG的Rod和Max反应发生明显改变,尤其以a、b波的波幅下降明显,与此同时,HE染色结果示视网膜厚度变薄,结合两者结果,强烈提示光照可以造成AD转基因鼠视网膜急性损伤性改变。
    ERG中a波代表视网膜外层功能,提示光感受器的变化,b波指示视网膜胶质细胞的功能,当视网膜外层结构发生改变时,必然存在a、b波波幅的变化,本研究结果提示光感受器层、外核层受损,结合ERG的a、b波波幅下降,说明光照损伤AD转基因鼠视网膜功能改变同结构改变是一致的,提示光照损伤可以导致AD转基因鼠视网膜结构功能发生明显改变;此结果同已有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10-11],都提示光照存在损伤视网膜结构功能的潜在危险性。
    本研究发现光照刺激转基因鼠后,视网膜ERG的a、b波潜伏期未发生改变,同之前的光损伤研究报道基本相一致[11],考虑到视网膜结构的变化,说明急性光照对AD转基因鼠视网膜突触连接可能影响不大,但是因为ERG潜伏期提示的仅为视网膜对光线应答的起始,只要有细胞存在应答,就可以表现在潜伏期上无变化,故而在本研究中的提示意义有限。
    需要指出的是转基因鼠光照后感光细胞外节和外核层明显改变,严重损伤的视网膜外核层往往仅留下1~2层结构,感光细胞外节完全消失,呈缺失样改变,在我们的ERG结果中,发现在某些个例里存在ERG呈熄灭状,所以功能异常同结构改变是一致的,都提示了高强度光照对AD转基因鼠视网膜的严重损伤作用,这种严重破坏的现象已有报道[12],但这种报道仅在白化大鼠上存在,所以推测AD转基因鼠的这种改变应该同本研究设定的研究条件有关,除了考虑到设定的光照损伤为急性强损伤外,已有研究报道AD转基因小鼠的视网膜结构存在改变[4,13-15],这种改变就包括视网膜厚度的减少,视网膜结构中某些突触存在损伤,那么极有可能是转入的AD致病基因与光照损伤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且可能两者呈协同性作用,转入的AD基因对光照损伤产生了放大效应,才致使视网膜结构剧烈变化,至于其中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是否有其他因素的参与,ERG的结果没有进一步提示,有待进一步研究。
    考虑到本研究仅选择了一个时间点,不存在连续性观察,所以无法提示光照对转基因小鼠视网膜损伤的始动机制,也无法判断损伤的过程,急性损伤的具体过程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本研究选择光照参数过强,导致视网膜急性破坏严重,而无法模拟现实中的慢性损伤过程,也因此减弱了本研究的实际意义。
    综上所述,给予AD转基因小鼠光照损伤因素,可以引起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